TM7000H 20吨 泉州-泉州 送达
7042 10吨 厦门-泉州 送达
6095H 33吨 漳州-福清 送达
7042 10吨 厦门-漳州 送达
T30S 10吨 厦门-厦门 送达
M02 3吨 厦门-厦门 送达
T30S 11吨 厦门-泉州 送达
K8003 10吨 厦门-泉州 送达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11月空调排产连续两月大幅下滑,内销同比降19.8%,出口降15.7%。产业在线显示10月空冰洗排产总量降9.9%,9月空调线下零售量暴跌38.1%。这一数据为四季度家电市场定下基调,在经历政策刺激的高增长后,行业正步入深度调整期。 01 市场寒冬:排产零售双双遇冷 空调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奥维云网数据显示,9月零售量同比下滑21.2%,其中线上线下销量分别下降29.0%和38.1%,市场失速明显。这一颓势延续至11月排产计划,内销和出口排产分别下滑19.8%和15.7%。去库存压力成为压制内销的核心因素,尽管行业整体库存较6月5400万台高位有所回落,但库存水平依然居高不下。面对高企的渠道库存和资金压力,中小经销商普遍采取"以销定采"的保守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行压力。 02 内销困境:多重因素压制市场需求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削弱了新房配套需求,家装市场活跃度下降直接冲击线下零售基本盘,叠加消费氛围趋冷导致门店客流锐减,传统渠道获客能力明显弱化。同时,国补政策效应递减带来的高基数效应持续显现,前期6-7月零售端未达预期加剧了库存压力。更严峻的是,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截至10月20日上海SMEI铜指数同比上涨约10000点至85910.6,铝指数在20800-21000高位震荡,成本端的刚性上涨迫使企业进一步压缩11月排产规模。 03 出口市场:高基数与需求疲软双重挑战 海外空调市场同样面临严峻挑战,11月出口排产延续下滑态势,其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海外市场的高基数效应与需求疲软。随着2025年海外市场进入高基数消化期,进口商补货意愿持续低迷,渠道库存维持高位,直接压制了新订单的释放空间。产业在线数据显示,10月家用空调出口排产596万台,较去年同期下滑9.4%。据市场机构分析,2024年下半年全球市场提前备货导致需求透支,目前海外渠道库存仍处较高水平。这种由补库周期转向去库周期的市场转变,直接导致了出口业务的连续性下滑。 04 四季度展望:挑战中的结构性机会 尽管国庆期间线上市场的回暖为行业带来一丝曙光,但四季度家电行业整体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奥维云网预测,9-12月家电大盘零售额将同比下滑至少16.4%。这一预测基于对近年数据的分析:2025年各季度相对于2023年同期的增速呈现逐季收窄趋势,从一季度的4.4%回落至7-8月的3.5%,预计9-12月将进一步放缓至3.0%。 当前行业正经历"国补退坡、高基数、外需疲软"的三重考验。政策红利消退使得去年受益较大的品类面临更大回调压力,9月上半月监测数据显示,彩空冰洗等主要品类线上线下销售额均出现两位数下滑。然而,这种调整也促使行业加速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驱动转型。 05 塑料市场影响:需求放缓下的连锁反应 作为家电制造的重要原材料,ABS、聚烯烃等塑料市场后期将受到家电产销下滑的直接影响。随着四季度家电排产规模缩减,塑料需求将相应减弱。同时,铜铝等金属价格的高位运行已压缩了家电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其对塑料等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更为严格,压价意愿增强。然而,高端化、智能化的产品结构升级趋势,可能对特种塑料、改性塑料的需求形成一定支撑。总体来看,四季度家电用塑料市场将呈现量减价稳、结构分化的态势,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作者:专塑视界行情研究专家赵红艳
自2025年9月以来,国内ABS树脂市场一改往年金九银十的旺季预期,陷入了一场由供应端主导的深度调整。在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库存持续高企、成本支撑坍塌及需求疲软的多重利空因素叠加下,市场价格一路下行,行业正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本文将深入剖析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演变路径。 一、 供应洪峰:产能扩张下的历史新高与核心矛盾 当前ABS市场的核心矛盾,毫无争议地指向了供应端的急剧扩张。自2025年三季度初开始,新产能的集中投放浪潮席卷市场。山东裕龙两套共计60万吨装置、大庆石化20万吨装置、山东亿科22.5万吨装置的相继投产,使得国内ABS总产能一举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49万吨。这些巨量新增产能的迅速转化为产量,推动周度产量突破14万吨的历史性关口,市场预估10月份总产量将超过60万吨,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部分老旧装置在此期间进行了例行检修,但在新装置高负荷运行以及主流生产商为抢占市场份额而维持高开工率的策略下,整体供应量有增无减。这场由资本驱动的产能竞赛,直接导致了市场供需平衡表的彻底扭转,供应过剩已成为压制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且这一压力在未来仍有进一步加剧的预期。 二、 库存高企:供需失衡的直观映照与恶性循环 与供应洪峰相伴而生的是库存的持续攀升与高位累积。自6月中旬起,ABS社会库存便开启了上行通道,期间虽有短暂波动,但整体库存水平持续远高于历史同期。截至国庆假期后,库存总量已突破25万吨,长时间维持在20万吨以上的高位。 高库存不仅是供需严重失衡的直观体现,更深刻影响着市场参与者的心态与行为。面对显著的库存压力,生产厂家和贸易商为缓解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普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以加速出货。然而,这种个体理性的行为在集体层面却形成了降价市场看空情绪加剧下游观望、需求后延库存去化不畅进一步降价的负向循环,持续打压市场价格,使得价格寻底过程异常艰难。 三、 成本坍塌:原料链条的联动下行与支撑弱化 ABS的成本支撑主要来源于苯乙烯、丙烯腈和丁二烯三大原料。不幸的是,在金九银十期间,这条原料链条同样表现疲弱,形成了成本端的坍塌式拖累。 其中,苯乙烯的弱势尤为突出。其期货价格自9月底以来连续阴跌,并于10月16日创下近五年新低。这背后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地缘风险溢价消退及全球供应过剩担忧),以及苯乙烯自身基本面的羸弱港口库存攀升至近20万吨的五年高位。纯苯作为上游,其需求见顶预期也日益增强。丁二烯和丙烯腈市场同样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整体来看,成本端利空云集,对ABS市场的支撑作用显著弱化,甚至成为推动其价格下行的重要力量。 四、 需求疲软:政策退坡与外部制约下的双重打击 需求端未能承接住天量供应,是市场颓势的另一关键。需求疲软源于内外因素的叠加: 内需透支与政策效应减弱: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上半年的国家补贴政策及抢出口热潮,已提前透支了部分家电等下游领域的需求。进入2025年,补贴政策转为分批下达、限流管控,其拉动效应明显减弱。市场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这一变化:奥维云网数据显示,9月家电线上零售额同比下滑16.0%,线下大幅下滑23.5%,彩电、空调等七大品类全线失守。生产端也趋于谨慎,产业在线数据显示10月空冰洗排产总量同比下降9.9%。 外需面临高关税威胁:出口方面,美国计划自11月1日起对华部分商品加征100%关税,尽管尚未完全落地,但不确定性已严重扰乱了出口节奏。9-11月空调出口排产同比下降7.89%至16.69%不等。同时,海外市场自身也处于高库存的消化期,进口商补货意愿低迷。 五、结语 展望后市,ABS市场短期内实现反转的难度极大。 短期弱势难改:供应面,新产能的惯性释放和高开工率将维持供应高位,去库过程必然漫长而痛苦。需求面,内需受政策退坡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制约,外需受贸易摩擦和高基数压制,难见强劲反弹。尽管苯乙烯等原料可能因装置临时降负出现阶段性反弹,但中期累库预期仍将压制其价格空间。因此,ABS价格预计在未来一至一个季度内仍将偏弱运行,底部震荡将是主旋律。 作者:专塑视界行情研究专家赵红艳
自《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特种工程塑料列为 卡脖子 领域重点突破方向,到《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核心品种自给率超 60% 的目标,再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拓宽其应用场景,国家政策持续为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 等关键材料的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产业从 跟跑 向 自主创新 转型。 2020-2024年,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实现 量质齐升:核心品种产能年均增速18.5%,PEEK 产能突破万吨级、PPS 树脂产能全球第一;高端产品占比从 15% 提升至 32%,航空航天用 PI 薄膜、新能源汽车用PPS部件实现进口替代;产业利润保持15%-20%高位,成为新材料领域增长 新引擎。但同时,高端牌号供给不足、上下游协同弱、绿色循环技术待突破等挑战仍存。 为探讨特种工程塑料的最新应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平台,塑料智造2025第二届特种工程塑料论坛将于2025年12月12日在广州举办,大会汇聚科研院所专家、企业领袖及下游应用端负责人,通过专题报告、技术对接等形式搭建 产研学用 平台,助力产业突破瓶颈,为高端制造提供材料支撑。欢迎参会参展! 往届论坛盛况 会议地点 广州金发国际交流中心 主办单位 广州找塑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材料研习社) 协办单位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征集中 支持单位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态塑料低碳循环与环境评价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 广东省塑协生物基与降解材料专委会 参会人群 特种工程塑料应用终端、能源、汽车、医疗、航天航空、电子电气、消费类电子等;原料聚合企业、改性塑料企业、半成品加工企业,加工设备企业、填料及助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 会议日程 拟定主题报告 拟邀企业 比亚迪、 小鹏汽车、广汽本田/丰田、中国一汽、北汽集团、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控股集团、奇瑞、 广州广日电气设备、 立讯精密、东山精密、隆达电子股份、明阳光电、南亚塑胶工业、 恒达精密制造、江苏科亚化工、伊之密等 ; 沃特股份、宁波聚嘉、中研股份、吉大特塑、普利特、杰事杰、巨化股份、鹏孚隆、恩欣龙、瑞华泰薄膜、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会通股份、科聚新材料、重庆聚狮、广安玖源化工、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优巨新材料、德众泰、时代新材、长春高崎、深圳丹邦、江苏奥神、鲁西化工、山东浩然特塑、青岛三力本诺、宁波康飞乐、滨阳燃化、万盛股份、赢创、LG化学、杜邦、巴斯夫、塞拉尼斯、日本东丽、住友化学、宝理塑料、三菱化学、阿科玛等。 参会费用
近期,台塑集团在两大核心领域接连传出重磅消息:南亚塑胶与日本可乐丽商事联手打造的创新机能纤维亮相 2025 台北纺织展(TITAS),台塑新智能则携手工研院成功攻克锂电池干式电极技术。 纺织领域:与可乐丽联手,机能与永续的双向奔赴 10月14日,在聚焦 "永续环保、机能应用、智慧制造" 三大主题的台北纺织展上,南亚塑胶与日本可乐丽商事的首次联合亮相成为全场焦点。这场合作堪称 "强强联合"南亚作为全球高机能聚酯纤维领军企业,在日本市场市占率近五成,拥有从原料到织造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可乐丽商事则凭借 60 余年市场经验,成为连接集团与全球市场的核心桥梁。 此次展出的四款创新产品,完美诠释了 "机能升级+低碳制造" 的融合之道: 易开纤型超细纤维:无需减量或磨毛工艺即可实现开纤,搭配 100% 回收原料,达成製程与原料的双重减碳,开纤后布面绒感与去污能力显著提升; 轻量速乾深染纤维:通过纱线表层微孔设计实现轻量与深染效果,新增吸湿排汗功能后进一步拓展运动休闲服饰应用场景; 轻量速干疏水纤维:兼具质轻疏水特性,可与 PET 交织并兼容上色、定型等后续工艺,疏水效果经多次洗涤仍保持稳定; 防汗渍/防透视纤维:解决了轻薄浅色布料的透视与汗渍难题,为春夏服饰与浅色衬衫设计提供理想材料。 南亚同步展出的自有明星产品同样亮眼:全球首家获 Bluesign 认证的 Chromuch 节水染色原著色丝,较传统染程节省 78% 碳排放和 97% 水资源,其专利锁色技术更成功打入机能工作服市场,符合高可视性萤光色标准; Nyudex TPEE 新型聚酯弹性丝则以无溶剂制程、易回收特性,成为替代 Spandex 的环保之选,首次亮相的印花版布料更提升了视觉表现力。 这场联合展出不仅是台日技术力的深度融合,更向全球 3.5 万名参展买家展示了供应链垂直整合的新范式,为预估 4700 万美元的展会商机注入台塑力量。 新能源领域:干式电极技术,破解电池制造瓶颈 10月16日,台塑新智能与工研院的技术突破再度引发关注双方成功开发的锂电池干式电极技术,为台湾新能源产业自主化奠定关键基础。台塑新智能董事长王瑞瑜强调,这一技术在全球电池巨头争相布局的当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较于主流湿法製程,干式电极技术堪称"革命性突破":传统湿法需经混浆、涂布、干燥、溶剂回收等繁琐步骤,仅锂铁电池的干燥与溶剂回收环节就占总能耗的40%至50%;而干式制程只需将活性材料、黏结剂与导电剂混合后高压压延,即可形成功能性薄膜,全程无溶剂参与。 这一创新带来多重优势:省去高耗能环节后能耗大幅降低,消除有毒溶剂使用更符合环保要求,同时还能减少设备投资与人力需求,综合降低约18%的电芯制造成本。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技术前瞻性干式电极是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核心关键,其形成的稳定电极结构能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制程效率。台塑新智能总经理刘慧啓指出,该技术可覆盖正负极材料制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池、储能设备、便携电子等领域,将加速台湾新能源产业链升级。
10月20日,新瀚新材(301076)发布 2025 年三季度报告,从整体业绩来看,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新瀚新材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9%;归母净利润5152.61万元,同比增幅更高达 23.32%,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盈利水平提升明显。 当季营业总收入1.01亿元,同比上升4.38%;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623.35 万元,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30.19%,单季度盈利增速再创新高,彰显出公司在三季度的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2025 年前三季度,新瀚新材毛利率同比增幅达11.81%,净利率同比增幅 14.2%,两大盈利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产品结构清晰:DFBP 为核心,多品类协同发展 作为专注于芳香族酮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新瀚新材主营业务涵盖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光引发剂和化妆品原料、医药农药中间体等产品,产品矩阵丰富且定位明确。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产品销售占比清晰,核心产品优势突出: DFBP(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占比40%,是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作为 PEEK(聚醚醚酮,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生产的关键原料,DFBP的高占比凸显了公司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核心地位; 化妆品原料占比22%,成为第二大营收板块,体现出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成效; 医农中间体销量占比约20%,为公司业绩提供稳定支撑; 光引发剂占比18%,在紫外光固化领域持续贡献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年产2500吨DFBP新增产能已实现稳定运行,这不仅为 DFBP 的持续高占比提供产能保障,也为公司抢抓PEEK行业增长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PEEK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公司深度绑定头部客户 新瀚新材的核心产品DFBP聚焦PEEK产业链,而当前PEEK行业正迎来显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从全球市场来看,PEEK 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其中欧洲是传统最大市场,产业发展成熟。但随着全球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产能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 PEEK 消费增长速度已远超欧洲,中国更是成为全球PEEK市场的核心增长极。 据了解,2019-2022年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57%,而同期全球PEEK消费量增速仅为9.00%,中国市场增速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目前新瀚新材凭借优质的 DFBP 产品,已深度绑定全球 PEEK 领域头部客户,包括全球主要厂商VICTREX(威格斯)、SYENSQO(世索科)、EVONIK(赢创),以及国内主要PEEK生产商中研股份、鹏孚隆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 绑定头部客户 + 布局核心原料 的模式,让公司能够充分享受中国乃至全球 PEEK 市场的增长红利,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现有业务的稳定增长,新瀚新材的募投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据透露,公司募投项目 三车间(HDO) 设备正在安装中,预计将在2025年12月前完工。HDO(1,6 - 己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聚酯、涂料等领域,市场需求稳定。
10月21日,宇树科技IPO辅导机构中信证券近期提交《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一期)》。报告显示,宇树科技已通过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审议,决定更名为 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前正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程序;辅导阶段,辅导工作小组与宇树科技管理层合作,结合行业趋势、企业竞争优势及发展规划,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展开论证,以确保项目契合公司战略;下一阶段,辅导工作将围绕全面尽职调查推进,涵盖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财务信息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梳理,并持续关注公司重大变化。 结合此前信息,宇树科技于7月完成IPO辅导备案,计划2025年10-12 月提交 IPO申请,若进展顺利,预计 2026 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随着其上市进程推进,参股方收益预期受市场关注,金发科技的间接持股情况值得具体分析。 分析收益前,需先明确金发科技对宇树科技的实际持股规模。在9月1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金发科技透露了公司在宇树机器人的持股情况: 公司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股宇树科技。根据《金石成长基金 2025 年半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所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金石成长基金的认缴规模为 440,963.95 元,公司在金石成长基金的认缴份额为 6.80%(上述比例随着基金实际运营的认缴规模变化而变化);工商信息显示,金石成长基金对宇树科技的持股比例为4.77%。综上,公司对宇树科技穿透持股0.32%。 股权收益取决于宇树科技上市后的估值及金发科技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结合现有信息可从以下维度展开测算。 1. 宇树科技估值参考维度,当前宇树科技估值可参考三类公开信息: C 轮融资估值: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为120亿元,该数据由参与投资的机构确认; Pre-IPO轮估值:据10月21日相关信息,宇树科技以 60 亿美元(约合 432 亿元人民币)估值完成 Pre-IPO 轮融资,资金拟用于年产 1 万台超级工厂建设,工厂计划 2026 年二季度投产,目标实现 150 亿元产值; 财务数据对应估值:公开财务数据显示,宇树科技 2024 年营收 38 亿元,净利率 18%,对应净利润约 6.84 亿元;2025 年人形机器人订单增速及战略框架协议规模显示其净利润有望进一步增长。参考 A 股机器人行业 50-80 倍 PE 估值水平,以 2024 年净利润计算,其合理估值区间约为 342-547 亿元,与 Pre-IPO 轮估值范围基本一致。 综合来看,400-450亿元可作为宇树科技上市后估值的参考区间。 2. 收益规模测算与约束,以金发科技0.32%持股比例为基础,结合不同估值场景及初始成本假设(假设初始投资对应宇树科技估值 100 亿元),收益测算如下: 保守场景(估值120亿元):股权增值约(120-100)0.32%=0.064 亿元; 中性场景(估值432亿元):股权增值约(432-100)0.32%1.062 亿元; 乐观场景(估值547亿元):股权增值约(547-100)0.32%1.43 亿元。 需注意,上述测算未扣除基金管理费(通常年度费率约2%)、业绩分成(一般退出时计提20%左右)及企业所得税等成本,实际收益将低于测算值。对比金发科技2024年12.6亿元归母净利润(据半年报数据推算),即便乐观场景下,股权增值收益占其年度净利润比例不足12%,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此外,收益兑现存在周期约束:宇树科技作为初创科技企业,股东持股锁定期预计为12-36个月;金石成长基金作为专业投资机构,退出需结合基金存续期、投资组合平衡等因素,相关收益难以在上市后即时兑现,预计需至2027年后逐步实现。 从业务关联角度看,金发科技与宇树科技存在供应链合作关系,这一关联的价值需结合双方业务属性分析。 金发科技核心业务涵盖改性塑料、PEEK等高性能材料,其中PEEK 材料具备轻量化(可使部件减重 40%)、高强度、耐磨损等特性,符合人形机器人关节、机身等核心部件对材料的需求,且能帮助降低机器人30%综合成本。目前,金发科技已针对宇树科技产品需求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开展定制化材料开发,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材料供应商+间接股东 的双重身份,形成了一定业务协同:一方面,股权关联有助于双方深化合作,金发科技可依托此关系争取宇树科技量产后的材料采购订单据宇树科技规划,2026 年超级工厂投产后,仅该工厂的材料需求就可能为金发科技带来营收增量;另一方面,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研发需求,也为金发科技高性能材料提供了应用场景,可助力其材料研发更贴合市场需求。2025 年上半年,金发科技营业收入316.36 亿元,同比增长35.50%,新兴领域材料需求对其营收增长存在一定支撑作用。